绿壳蛋鸡苗,黑羽绿壳蛋鸡养殖中很复杂的过程是在于鸡雏的育雏技术,由于鸡雏比较娇弱,对于技术的要求性很高,下面具体讲解提高黑羽绿壳蛋鸡育雏率的几个方面。
(1)加强育雏人员培训:育雏工作环境条件艰苦(高温.、高湿),连续性强(要求日夜连续工作),科学性强,要求严格、细致。育雏室技术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,责任心强;饲养人员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,任劳任怨,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;进雏前对伺养员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培训,使其充分掌握雏鸡的生理特点及对环境的要求,更好地完成育雏任务。作为鸡场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育雏人员的辛苦与作用,关心他们的生活,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,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。现代养鸡企业,采取以育雏成活率、雏鸡体重、均匀度、饲料消耗等指标为依据的生产责任制,指标与工资挂钩,奖罚分明,对提高育雏合格率很有效。
(2)做好引种前的调查工作,购买高质量鸡苗:雏鸡应从种鸡质量好、卫生防疫严格的祖代鸡场引进,其祖代、父母代鸡群应无沙门杆菌病、鸡霉形体病、淋巴白血病、禽脑脊髓炎、禽流感及传染性贫血等疾病,因为这些病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染给下一代雏鸡,影响鸡群成活率。对雏鸡要进行挑选,同时应了解供雏场家种鸡的培育、孵化、用药,特别是种鸡免疫程序等情况,为自己场制定合理的用药、免程序提供依据。
(3)妥善管理好长途运输后的雏鸡:绿壳蛋鸡的育种场距父母代、商品代专业饲养场距离较远,雏鸡出壳后要经雌雄鉴别、疫苗注射.、运输等环节,到场后雏鸡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,雏鸡进入育雏室后的妥善管理有助于提高雏鸡的成活率。在生产实践中,这部分雏鸡的饲养管理不当往往造成较大损失。
①雏鸡到场入舍后要使雏鸡安静0.5小时,以使其适应育雏环境。
②饮用5%--8%的葡萄糖水,必要时可在饮水中加人0.05%的电解多维、o. i%速补一14或3%的口服补盐液,以调节雏鸡体液平衡,同时迅速恢复体力。
③防止发生“暴饮”现象。雏鸡出壳到入舍超过48小时或天气特别炎热时,开水期间雏鸡会围着饮水器久饮不走,甚至将全身羽毛弄湿(羽毛弄湿的鸡很难成活)。此时要增加饮水器数量,或人为驱赶雏鸡,适当控制饮水。将水加入新的塑料蛋托内,可有效解决“暴饮”问题,同时要勤加少添,防止雏鸡饮水过多而导致的腹泻及消化不良。
④个别体质弱或脱水严重的雏鸡,可人工用液管强制饮水。
⑤饮水3 --4小时后,用全价饲料拌湿开食。为防止雏鸡糊肛,可在全价饲料中加入适量小米或碎玉米粒,同时可在料中添加维生素,帮助鸡只迅速恢复体力。
⑥为使雏鸡多采食、饮水,1--3日龄采用23 --24小时光照,所用灯数为4-6瓦/米2。
(4)合理饲养密度,解决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:现代养鸡企业育雏普遍采用笼养,饲养密度较大,但如果饲养密度过大,易造成雏鸡采食、饮水不均,鸡群发育整齐度差,易患疾病和发生咏癖。笼养育雏舍要特别注意加强通风,15日龄前以保温为主,适当通风;15日龄后,在不影响舍内温度的前提下加强通风,但要注意防止贼风进入,冷空气直接吹到鸡体。通风不能导致舍内温度波动太大。
(5)强弱分群:在育雏过程中,由于遗传、饲养管理条件、疾病等因素,总会出现一定数量的病、弱雏鸡。对病鸡应及时隔离治疗;对发育不良、体重偏小、体质较差的雏鸡,应挑出加强饲养管理,促其生长发育,避免不必要的死亡及减少残鸡比例。分群可结合免疫、转群等进行,平时也要随时观察鸡群。
(6)做好卫生防疫及消毒工作:雏鸡免疫系统不健全,易患疾病,特别是传染性疾病,一旦传播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。①各场应根据自己场的实际,参考祖代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,应用抗体监测手段,制定科学的种鸡免疫程序,搞好主动免疫,杜绝传染病的发生。②凡进入育雏舍的用具、物品及设备、人员等,都必须经过严格消毒。③育雏舍外要做到每天清扫,每周进行1--2次大消毒,鸡舍门口应设立消毒池。④雏鸡进舍3天后即可进行带鸡消毒。消毒时要选用广谱、高效、低毒、刺激性小、无副作用的消毒剂。一般每周2--3次,必要时可每天进行1次。⑤做好灭鼠工作,防止雏鸡受到意。